2022年4月22日,高级翻译学院在国家级翻译实践教育基地召开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我院院长尹晓煌(线上),副院长陈卫国、赵毅慧及我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陈卫国副院长主持会议。

尹晓煌院长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在我校重点推进翻译专业学位建设点工作之际,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对于不断提高翻译硕士培养质量无疑是一个契机,希望全院教职员工特别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陈卫国副院长解读了我校研究生院关于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文件精神,并就我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和要求做了说明。他指出,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凸显我院翻译专业特色优势,培养有能力、高素质并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他特别指出,我院翻译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办十二年来,既有辉煌的历史和成绩,也有值得反思和总结的经验,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既要勇于改革创新,又要做好历史传承。
随后,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成员就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调整、口笔译课程设置修订、课程内在逻辑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针对调整后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其配套实践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非常具体、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杨晓华教授认为,培养方案修订的首要工作是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应坚持以服务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为出发点,结合学院实际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优化各方向课程设置,并着重突出课程应用性和综合性。赵毅慧副教授提出,口译专业课程设置应当遵循“语言能力培养、翻译技能培训、翻译工作坊实训、国际会议口译综合训练”层层推进的设计框架。李向东教授(线上)、曹怀军副教授、张小号副教授、于国鹏副教授、李放老师、张旭老师分别就各专业方向的修订谈了意见和想法。刘育红教授、吉文凯副教授、梁颖老师、曾阿珊老师以书面形式提交了修订建议。大家表示,梳理课程群之间逻辑关系,科学合理规划各学期、各层次课程的衔接非常重要,翻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突出产教融合,更加突出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会议最后,陈卫国副院长对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表示将尽快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