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翻译学院分党委设有2个教工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27人,学生党员179人,共206人,占师生总人数的23.4%。2022年,学院分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在深度融合中凝心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学院全面发展。

高级翻译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党员总览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全面整改,不折不扣抓落实。领导班子始终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恪守政治原则,把好政治方向,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落实廉洁自律。全年制作党建宣传文案推送85期;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对照校党委作风建设专项行动5大方面内容,通过梳理问题清单,自查了9方面问题,制定出26项整改措施并严格推进落实;分党委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将每一项任务都全面落到实处,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和作风基础。

党建宣传推送

作风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报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第一责任人清单、一岗双责责任清单
2. 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发展与管理。定期召 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夯实支部建设,严格落实支部书记讲党课。6月,举办“喜迎二十大,党课我来讲”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比赛;11月,修订党建量化考核细则;年内分党委举办党支部干部培训2期,党员及预备党员培训累计课时48小时,发展对象培训累计课时54小时,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期32小时,发展党员51名。

“党课开讲啦”暨“喜迎二十大,党课我来讲”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比赛

党支部干部培训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3. 持续推进党建示范创建,积极推进质量创优工作。积极 参与学校喜迎二十大暨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1人获第六届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大赛暨“党课开讲啦”三等奖;“弘扬红色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获评“优秀主题党日”;分党委获第六届“e起学党的知识”微信答题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译·颂延安”项目获首批党建工作“一院一品”项目立项;教师党支部参与第二批校级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申报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喜迎二十大暨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获奖情况

“弘扬红色传统 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弘扬红色传统,勇担时代使命”获2022年优秀主题党日活动
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全面提升师生思政理论与研究水平
1. 多维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及实践活动。3月制定并实施《高级翻译学院党委2022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案》《2022年师生理论学习方案》,8月修订《2022级新生入学教育方案》,10月制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计划》;全年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讲座6场,学习会16场,线上知识竞答2次,组织师生党员开展研学讨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案、师生理论学习方案

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二十大精神学习计划

学习讲座

线上知识竞答
2. 持续开展新思想“三进”工作,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两次召开“三进”工作专题会议,十余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会议,更新调整教材,及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2门课程获批研究生课程思政“三进”示范课程专项,2项案例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专项,课程建设取得实效;成立青马研习社,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思想”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开展以“新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职工“读书计划”;结合“新思想”定期召开师德师风教育大会,持续保持教职员工对职业的敬畏之感,对学术的崇敬之感,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方案修订

2门课程获批研究生课程思政“三进”示范课程专项

2项案例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专项

青马研习社“学党史·诵经典”读书分享会

读书计划书目(部分)

师德师风典型教育大会
3. 凝练党建特色,持续推进思政研究。4月,获批1项西安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立项,12月顺利结项;10月,书记项目“党史学习创新路径研究:以‘多语种+党建’校馆合作模式建构为例”顺利结项;11月,2项党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别获批2022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月,党建类学术论文1篇发表于《西京论坛》,1篇投稿省级报刊,正在审核中。

西安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立项通知

2项党建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别获批2022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党建类学术论文
三、以翻译专业建设为手段,以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为己任,多维度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高质量融合发展
1. 以翻译为媒,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完成《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传播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故事;翻译《中国的脱贫攻坚之道》,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讲述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和抗疫故事;翻译系列非洲文学作品,述说美美与共的“一带一路”故事;完成《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英译项目,开展“译·颂延安”系列特色党建和专业实践,言说接续奋斗的红色革命故事;翻译《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书写万物灵动的三秦大地故事。深挖陕西文化大省资源,向世界更好阐释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原文《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原文《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

译著China's Way out of Poverty

《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英译项目

译著《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

“译·颂”系列活动
2. 以人才培养内涵建设为抓手,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启动“翻译中国与大国形象”主题教育研究活动,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背景,通过专题讲座,组织学院教师和学生聆听来自中国外文局、外交部外语专家讲述参与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时政类文献英文翻译定稿实践过程以及专家们心得和经验,特别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等极具中国政治特色的译文解析,有效提升学院翻译人才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与专业实践能力,助力学院专业内涵式建设,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翻译中国与大国形象”主题教育研究活动

以译传声,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3. 以党建凝心聚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本科翻译专业在多轮第三方评价中获评A+或五星专业,排名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正式当选中国翻译协会理事单位,学界影响力持续增强;召开学科建设专题会议5场,培养方案论证会数10场,为专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增校企合作单位8家,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新增纵向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各类横纵科研项目经费总额84.91万元;发表论文16篇,其中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教师累计出版译著/专著8部;共有115人在各类省级以上专业竞赛中获奖,其中不乏国家级专业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等高层次奖项;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

2022年3月14日,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2-2023)》中,本科翻译专业获评5★+,排名全国第二

2022年3月30日,在艾瑞深校友会网《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中,本科翻译专业获评5★级“中国一流专业”,排名全国第二

学科建设会议

校企合作

就业工作推进会

梁真惠教授再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孙晓娅老师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李向东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指导研究生发表毕业调研报告

学生获奖
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点,以阵地建设为重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1.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实行院领导年级包干制,全过程 “宣传教育+监督+责任落实”,将意识形态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制定“入学教育+年级大会+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四位一体学生教育体系,邀请专家指导检查,检验学习成果;强化案例教育,通过正反面案例对师生进行积极引导和警戒教育。

意识形态领域专题学习会

学生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

走访学生宿舍

“穿山跨海 经天纬地”——自然资源部第一测量大队先进事迹报告会
2. 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确保学院发展安全稳定。建立“三大平台+六大领域”全方位阵地管理,严格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排查、审核各领域信息、资料、出版物,同时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教材情况及授课情况随机抽查,杜绝有害信息倒灌、宗教渗透等现象;加强各社团和学生会等团学组织管理,强化风险意识、守住政治底线,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

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形态教育

团学工作
2023年,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班子、干部队伍和全体教师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以翻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支撑,破解学院发展瓶颈,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